周平王东迁,只不过换个都城,为何周朝就衰落了?_西周_周幽王_诸侯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8:37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在上学期间,我时常思索一个问题:历史课本中提到“周平王东迁洛邑,自此王室衰微,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”。周平王移都不过是将都城迁移,为什么竟能导致周朝的整体衰败呢?在中国古代,迁都并不罕见,商朝的迁都次数更是屡见不鲜,却并未因此灭亡。那么,为何周平王的东迁会给周朝带来如此严重的负面影响呢?

一、先天不足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意识到周平王东迁这个历史事件本身非常复杂,要理解这一点得从西周晚期的政治斗争谈起。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皇帝,他的首任妻子是申侯的女儿,生下了太子姬宜臼,这位太子后来称作周平王。可是,周幽王后来迷上了美丽的褒姒,两人育有一子,名为伯服。因对褒姒情有独钟,周幽王竟然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姬宜臼,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新的太子。

申后和她的儿子姬宜臼被迫逃往申国,向申侯请求支援。申侯对此极为愤怒,便联合鄫国和犬戎对周朝发起了攻击。公元前771年,犬戎攻破了镐京,杀死了周幽王。此时,周朝失去了合法的皇帝,在申侯的推举下,姬宜臼最终登基,但他毕竟是被废的太子,他的继位在许多诸侯眼中是个笑话,因此不少诸侯并不承认他的皇权。

展开剩余60%

二、天有二日

那时,关中地区已经满目疮痍,面临犬戎的威胁。一些支持周平王的诸侯便把他送到了东边的洛邑,盼望能借此恢复周朝的荣耀。然而,西周的残余势力则不支持周平王,他们选择拥立了一位新的天子,周携王。根据史书记载,周携王的名叫余臣,乃是周宣王的儿子,周幽王的弟弟,照辈分来说还是平王的叔父。

在东周初年,这种奇特的局面出现了,居然有两位天子并立,并且各自得到了部分诸侯国的承认。这一状况使得周天子的威信骤然下降,显示出周朝已彻底步入衰落的深渊,皇权的象征已失去了应有的权威。直到公元前750年,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出手,杀掉了周携王姬余臣,才使周朝得以重新统一,因此,周平王对晋文侯深表感激,因其挽救了已然岌岌可危的周朝。

三、国力孱弱

初建西周时,国家非常强盛,不仅拥有肥沃的关中地区,还将洛邑作为东都。然而,随着西周的衰亡,关中地区沦陷在戎人的统治之下,使周朝失去了大片的国土,只剩下今河南西北部的一小块地皮,面积大约六百里左右。与那些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,如今的东周不过是个中等规模的诸侯国。

然而,尽管土地面积仅及中等诸侯国,实际上情况更为悲惨,甚至连中等诸侯国的标准都不达。由于诸侯们长期拒绝承认周平王的合法地位,周天子几乎没有收到应征的贡赋,财政问题日渐严重。为了获得合法性,周平王不得不依附于邻近的郑国,甚至被迫与郑国交换人质,进一步削弱了周朝的威望。因领土狭小、军力薄弱及合法性不足等多重因素,最终导致东周的彻底衰亡。

参考资料:1.《史记》;2.《西周史》;3.《国史大纲》。

发布于:天津市